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556章 新的一年

    “情滿華誕,鉅惠全城!”

    “江南士子恭祝全國人民春節快樂!”

    “熱烈慶祝大明111年華誕!萬壽無疆!”

    “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赴京士子恭祝國朝111年國慶,普天同慶,牢記先皇先輩功績,中興大明!”

    成化十五年的春節,比以往時候都來得早一些。

    大明111年的國慶,也比以往時候都來得早一些。

    大明並沒有國慶節一說,但這並不重要,方唐鏡可以讓他有啊!

    沒有節日也可以創造節日,君不見後世的節日名目繁多麼,什麼“光棍節”“剁手節”“三八節”“黃金週”,凡此種種,都是人造出來的嘛,只要能有利於商品流進千家萬戶,多造幾個節有利無害。

    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時刻,當然是商家打折促銷,商品大行其道的時刻。

    江南商業街為此專門舉辦為期十天的讓利大優惠活動。

    各種摸獎,綜藝,文藝演出,小品崑劇可謂是應有盡有。

    滿城貼出了喜慶的標語,無數小盆友領了糖果,四下裏蹦蹦跳跳的唱著“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

    整個北京城裏如同喝醉了一般,鞭炮齊鳴,鑼鼓喧天。

    從官員到百姓,人人臉上掛著喜氣,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春節。

    為害多年的東廠除掉了,無數東廠番子被抄家砍頭,所得的不義之財全部用於興辦“求知學堂”,這是吾皇奮起,中興之兆也!

    與此同聲呼應的是,大批傳奉官被罷黜,罷黜得最多的就是方士僧道之流,而那些有一技之長的工匠得以保留,這就更證實了皇上已經重新振作,大明是真的要中興了。

    “強國必先強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整個北京城,一下子就多出了五百多座“求知學堂”。

    且官府規定,凡十四歲以下孩童一律需要上學,學費由官府承擔,每日有一頓中午餐。

    凡適齡兒童有隱藏匿不報的家族,父母有一人要受罰一年勞役。

    一時之間,北京城裏的適齡兒童入學律達到了九成九。

    只是這“求知學堂”的教材有點怪。

    這些大內與禮部合辦的“求知學堂”,所用的教材分為語數兩種。

    語指語文,除了普通的《三字經》《千字文》外,還多了一本圖文版的《幼學瓊林》。

    這本《幼學瓊林》可謂是百科全書,天文地理,家庭飲食,花鳥蟲獸無所不包,且是以介紹常用詞成語及掌故為主,很是有趣,語言朗朗上口,易學易記。

    數指數學,這就有些離經叛道了,不過咱們的老祖宗自古就有九章,大衍,素問等等算經,並且算數也是很實用的謀生手段,若是讀書不成,憑著算術功底找一份工作謀生倒也多了幾分把握。

    因為這兩份多出來的教材,經過禮部和司禮監再三磋商,最終也是成了統一的標準教材。

    據說這兩份教材,很是有傳奇故事在其中。

    一開始並沒有這本《幼學瓊林》,只有另一本《小學數學》。

    這本《小學數學》一出,據說便遭到了禮部的大力反對,認為是不務正業,使小孩子分心,反耽誤了學業云云。

    於是這部書的作者方唐鏡不知怎的就說服了聖上,奉旨到禮部“論道”。

    結果雙方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當然,這個“大打出手”乃是指學術上的激烈衝突。

    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禮部從戶部請來了三十位算術高手,與毛都沒長齊的方唐鏡一決高下。

    對決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方唐鏡一人面對禮部和戶部的三十位算術高手,大家互相出題互難。

    這一戰,驚動了京城幾乎所有的算學大家,翰林院更是傾巢出動,全程觀戰。

    方唐鏡的名聲自不必說,十七歲的南直隸神童,最具含金量的解元。

    而戶部三十名算部高手個個成名少的十餘載,多者三十餘載,經驗豐富,理論等身。

    人人皆以為方唐鏡會輸得很慘,畢竟術業有專精,文章做得好不等於數學好。

    就算對方唐鏡再有信心的人,最樂觀的估計也是四六開。

    方唐鏡佔四成贏面,禮部戶部佔六成。

    眾人看著年輕得過份的方唐鏡,心裏都想著,只要方唐鏡輸得不那麼難看便算是勝利!

    過程卻讓人大跌眼鏡。

    方唐鏡這位年僅十八的少年郎以一敵三十,只用了一柱香的時間,就輕鬆地打得所有人滿地找牙。

    沒辦法,眾人出的題目他不假思索就得出了答案,而他出的題目,沒有一人能答得上。

    計算環節,三十個算術高手三十把算盤打得劈里啪啦震天響,看得人心馳神往目眩神搖。

    然並卵,毫無用處。

    方唐鏡只用了一張紙一支筆,不到三十個彈指,就將一道“從一加到十萬”的題目算了出來。

    而與此相應的,那三十人足足算了兩個時辰,每個人手都打到抽筋,口吐白沫。

    這就是差距!

    服不服?

    不服麼?來來來,再算一道“一加到一百萬”的題目。

    生恐自己暴斃而亡的算數高手們,只能無奈地低下了高貴的頭顱,不得不承認數學之意義重大,從小抓起實是很有必要。

    方唐鏡此舉,很是讓在京舉子無語,大家拼死拼活刷名望,結果方解元棋高一著,隨便編了一本《小學數學》,便名滿京城,這讓人情何以堪?

    但是接下來方唐鏡放出訊息來,就讓所有人都激動了。

    邀請有真才實學之人共編語文開蒙教材,《幼學瓊林》。

    約稿三百篇,所有人均可寫稿投書,優秀者可編入《幼學瓊林》。

    且會付給作者豐厚之稿酬。

    不是那種一次性的,而是每印一版便會付給一筆稿資。

    方唐鏡自己先以圖文形式作了”立雪程門”“孟母三遷”“圍魏救趙”等等小故事作為示範,以免眾人太過天馬行空。

    當然,方唐鏡還是充分發揮了“指點江山,事後不管”的甩手掌櫃作風。

    拜訪了李東陽之後,便將自己的創意合盤托出。

    然後將此事和一萬兩經費交給李東陽便施施然走了。

    李東陽作為翰林院裏閒得蛋痛的老闆凳,自然是樂得不要不要地接過了這個得名又得人望的美事。

    很快,無數稿件便潮水般涌了過來,李東陽手下文友眾多,人稱京師文壇盟主,這些活計自然不在話下,很快便編出了這本《幼學瓊林》。

    有了翰林院的背書,這本教材毫無阻礙地透過了所有審查,成為語文指定教材。

    而李東陽也因此事得到廣泛的讚譽,再一次引起了聖上的注意。

    為表彰其教化之功,於年前將之提了一級,當上了“東官侍講學士”。

    愕然之餘的李東陽頓時內牛滿面,苦熬十五年,養望了十五年,卻敵不過一本蒙學教材。

    要知道,李東陽可是成化元年的進士,在翰林院足足坐了十五年冷板凳,終於進入了儲相的快車道。

    當然,自此李東陽便內心裏十分感激方唐鏡。

    這是一個勝利祥和的新年,成化皇帝有了大筆的現銀,很是開心,加之下面文武百官人人狂拍馬屁,一時之間,中興之主,賢君明主等等榮譽稱號接踵而至。

    就是連百姓也是自發地在過年這天一批批到來到宮外跪拜,恭祝皇帝長命百歲,江山永固,天下太平,海清河晏,五穀豐登,人丁興旺……

    簡直把成化當成了天下的神下凡,百求百靈的那種啊!

    成化皇帝哪裏享受過如此待遇,自然是樂得不要不要的,大派紅包。

    結果從初一到十五上元節,十五天時間就整整派發了六萬紅包。

    頭一次與民同樂,雖然很是有些肉痛,卻也是典型的痛並快樂著。

    上元節這天,汪芷與方唐鏡兩人便裝走在熱鬧無比的街上。

    “真正的盛世,便是如此吧?”汪芷拉著方唐鏡的手,如一隻快樂的小鳥。

    方唐鏡拉著汪芷的小手,心裏有點毛毛的,忙微笑道:“這纔剛剛開始!”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