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斬草除根
司馬元顯接到敗報,驚懼萬分。
親兵來報,說桓玄率領大軍已至宣陽門外,要司馬元顯出來說話。
司馬元顯哪敢到宣陽門和桓玄說話呀,翻身上馬,直奔他老爹司馬道子的府門。
先前司馬元顯年少輕狂,不把老爹放在眼裏,如今四面楚歌,黔驢技窮,他想到了老爹這張牌。
可惜老爹這張牌,已經是廢牌了。
司馬道子被司馬元顯解除職權後,無所事事,整日在府中飲酒解悶。司馬元顯突然來訪,司馬道子甚是吃驚。先前他聽說前線兵敗,如今司馬元顯找他,肯定不是好事。
不出司馬道子所料,司馬元顯倒也坦誠,竹筒倒豆子,講了和桓玄軍作戰情況,說司馬尚之已在姑孰之戰中落敗,被桓玄俘獲。如今劉牢之率北府軍反水,桓玄率大軍在宣陽門列陣,京師危在旦夕!
老爹,你快想想辦法啊!急死人了!
說完,司馬元顯焦急地望著司馬道子。
司馬道子慘笑道:“都什麼時候了,山窮水盡,我有什麼法子,唉!”
此時司馬元顯手下的兵馬懼於桓玄兵鋒,散去大半,司馬元顯父子成了孤家寡人。
司馬元顯無奈,從司馬道子府裡出來,遇到張法順,問守城情況。
張法順嘆道:“兵敗如山倒,守城將士散去大半,大將軍,事不宜遲,三十六計走為上,我看棄城北撤吧。”
司馬元顯咬牙道:“我在京城辛苦經營,被桓玄奪位,實在不甘心。今日之事,不是桓玄死,就是我死,我和桓玄拚個你死我活!”
話猶未了,親兵來報,說毛泰投奔桓玄去了。
司馬元顯大驚失色,顫聲道:“毛泰掌握一支生力軍,他向桓玄投降,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
桓玄親率大軍,殺入建康城中,司馬元顯的部下大多向桓玄投降,少數抵抗的,均被桓玄的部下殺死。
司馬元顯和張法順帶著少數親兵,想殺出城去,為時已晚,因為城門被桓玄下令封閉了。
桓玄派毛泰尋找司馬元顯下落,毛泰輕車熟路,在一處不顯眼的宅院裏找到了司馬元顯、張法順。
司馬元顯的家屬成員,大多被擒。
建康皇宮裏,司馬道子、司馬元顯被五花大綁,推至桓玄面前。
桓玄傲聲道:“汝父子惑亂朝綱,罪該萬死!”
司馬道子哀求道:“敬道,看在咱們先前的交情,放我父子一條生路吧,我父子錯了,不該與你為敵,嗚嗚~~~”
桓玄冷聲道:“道子呀道子,念你有一點覺悟,姑且鐃你一命。不過嘛,司馬元顯及黨羽,罪大惡極,必須清除!”
司馬道子聽了,表情痛苦異常。
桓玄將司馬元顯父子交付廷尉,嚴加審問,覈實罪名。
不久,元馬元顯及其六個兒子,連同司馬尚之、張法順、毛泰等皆被處死。
毛泰臨死前喊冤,說投奔桓玄後,出力搜捕司馬元顯,是有功之人。
桓玄說這點功勞,不能抵消毛泰先前的諸多罪過,必須執行死刑!
司馬道子也沒有好下場,桓玄假意流放司馬道子到安成郡,卻派御史杜竹林攜帶毒酒,逼迫司馬道子喝,硬生生弄死了司馬道子。
桓玄如願以償,奪回朝政大權。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桓玄清除了司馬道子、司馬元顯勢力後,在朝一手遮天,肆意妄為。
桓玄象徵性上奏晉安帝司馬德宗,要求司馬德宗讓他總掌國事,受命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徐州刺史,加假黃鉞、羽葆鼓吹、班劍二十人。
望著桓玄咄咄逼人的目光,司馬德宗不知說什麼好。
王神愛在一邊道:“陛下,桓愛卿有再造乾坤之功,得到這些官職,那很正常,准奏吧。”
司馬德宗囁嚅著:“皇后答應了,朕豈能不答應,准奏!”
桓玄聽了,哈哈大笑,說了聲“謝陛下”,轉身離開了寢宮。
司馬德宗恨聲道:“皇后,桓玄如此囂張,氣……氣死朕了!”
王神愛嘆道:“桓玄一朝得勢,除去了道子、元顯,司馬家族勢力衰弱,無法與之對抗。下一步,桓玄肯定要消除劉牢之,肢解北府軍。本後認為應火速和劉牢之聯絡,不要上桓玄的當,讓北府軍聽命朝廷,這樣才能度過目前危機!”
司馬德宗聽了,轉憂為喜:“皇后見識高,有勞皇后出馬,和劉牢之聯絡。”
王神愛點頭道:“多謝陛下信任,本後馬上行動!”
當天晚上,王神愛秘密召見二名侍女,一個叫于飛霞,另一個叫杜桂香。這二名侍女身懷絕技,負責保衛王神愛安全。如今王神愛召見此二人,讓她倆前往京口,傳達旨意,可見晉室安危,已到關鍵時刻。
于飛霞紫芝眉宇,眼似流星,湘紋飄逸。使一把琥珀扇,暗藏五把飛刀,可在十步內取人性命;杜桂香使一根飛葉簫,身輕似燕,專取對手死穴,手段了得。她倆乃黃金組合,打遍金陵,鮮逢敵手。
王神愛交待完任務,輕嘆一聲,低聲道:“飛霞、桂香,成敗在此一舉,你倆一定要和劉牢之、劉裕聯絡上,不能讓桓玄的陰謀得逞!”
于飛霞脆聲道:“請娘娘放心,飛霞定不辱使命,保衛晉室,責無旁貸!”
杜桂香大聲道:“我和飛霞一定完成娘娘重託!”
王神愛聽了,雙目垂淚,輕輕揮了揮手。
于飛霞、杜桂香縱身而出,倏忽不見。
京口劉牢之府邸,人來人往,甚是忙碌。
此前桓玄一紙調令,任命劉牢之為徵東將軍、會稽太守,限十日內到任。
劉牢之憤懣不已,與親信們商議,這事咋辦?
徐謙之捻鬚道:“這是桓玄的調虎離山之計,將軍切不可上當。一旦離開京口,北府軍星落雲散,力量大為削弱,就會被桓玄各個擊破。”
劉牢之嘆道:“可桓玄用聖旨的形式調我到會稽做太守,如果抗命,就是對朝廷不忠。我劉牢之縱橫軍界二十多年,立功無數,在大晉廣大軍民心裏,我劉牢之是忠臣良將啊。我想保持這個光榮稱號,一個人的美名樹起來,要費不少勁;而惡名樹起來,只需要做一件事!”
劉裕勸道:“將軍武德,天下皆知。但北府軍主力在京口,將軍孤身前往會稽,恐遭朝中小人暗算,不可不防。依我之見,啟奏朝廷,表明擔任會稽太守的諸多困難。請朝廷讓將軍繼續在京口掌兵,以防不測!”
突然,親兵來報:“將軍,有二名江湖女俠前來,說有要事與將軍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