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主考判語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這些都是表象,實際上,兩位學士都聞出了這茶香味的不同凡響。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大內專供的“嚇煞人香”了吧?
所謂的“嚇煞人香”,其實是“碧螺春”裡的一種極品。
傳說只有洞庭東山碧螺峰上的茶樹才能產出這類品種。
當然,若僅僅如此,也不足以顯出其珍貴。
據說茶葉採摘出來之後,要處子將之裹入懷中悶熟,所得之茶纔會異香撲鼻,風吹不散。
聽說這“嚇煞人香”每年只有不到三斤,珍貴無比。
便是宮裏也只有皇上,萬娘娘,周太后三人可以享用。
據說萬首輔有一次得了皇帝賞賜“一兩”,為此還專門請了親朋好友辦了一次“茶會”。
現在,怎的可能出現在貢院一個不起眼的考棚之中?
難道這裏麵的考生是哪位皇親國戚?
不對,就算是皇親國戚也不大可能獲賜如此稀少的茶葉。
可能是自己猜錯了吧?
嗯,一定是猜錯了,說不定是極品雀舌。
雖然“嚇煞人香”和“雀舌”是兩種不同香氣,但此時,兩人都十分明智地失憶了。
“這一科的讀書人,果然有清俊之士,想當年老夫會考時,可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呢。”徐學士道,頗有些遙想當年雄姿英發的感慨。
李東陽笑道:“時用兄正當大展宏圖之年,何言老乎,讓吾輩汗顏矣。”
朝廷已有傳言,此次春闈過後,徐溥將出任禮部右侍郎。
徐溥乃景泰帝五年“榜眼”,今年五十一歲,官居翰林學士,兼左庶子,虛銜太常寺卿。
下一步出任禮部右侍郎,是進入內閣前關鍵的兩步,明顯是把他當作內閣儲幹。
當然,前提是這次春闈要辦得漂亮,不出任何差錯。
便在這時,一名番子一言不發地來到兩位主考面前,半跪於地,雙手呈上一本冊子。
兩位主考臉一沉,心頭有一股不好的預感。
這番子是朝廷安排在考場的坐探,專司刺探考生隱私及不法事。
以前一般是錦衣衛做這事,但這一科是由錦衣衛負責監管,坐探的活就交由西廠來辦了。
徐溥接過小冊子,一眾同考官知趣地退開數步。
開什麼玩笑,兩位主考臉色如此之黑,還是不要觸黴頭的好。
千萬別出什麼事!
徐溥臉色有些發白,不出事是不可能的。
若是無事,番子不會當麵遞交冊子給自己,而是會將冊子交到堂上。
李東陽神情凝重地湊了過去,去年南京貢院出事,數位同僚受到牽連,至今如在眼前。
開啟小冊子,上面第一行便寫著:
四更時分,乙乙,乙丙,乙丁,三房考生夜半私語。
兩人腦子一脹,私通款曲麼,好大的膽子!
考生夜半私語,除了私下討論考題還能有什麼別的?莫非會因為睡不著吟詩唱和不成!
雖說是小事,可也屬於違規,三人的會試之旅也就到此了!
兩人噓了一口氣,不是什麼大事,還好。
想到這裏,兩人不約而同地看了一眼茶香飄逸的地方,乙乙號考棚。
一名年輕得過份計程車子正在奮筆疾書,看樣子還不到十八吧?
清晨的陽光照在少年的臉上,朝氣蓬勃,劍眉星眸,好一個俊俏的讀書郎!
兩人不禁無比惋惜!
好好的讀書種子,是非只因多開口,禍從口出,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兩人又看了一眼乙丙號考棚。
那裏正坐著一名蓬頭垢面的考生,不知是觸動了什麼傷心事,一行三流淚,邊寫邊抹淚。
兩人大奇,經過一晚上的私下密談,應該很有把握纔對吧?怎的會如此苦大仇深?
又看向乙丁號考棚。
那裏麵的考生哈欠連連,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寫寫停停,一副怎麼也睡不夠的樣子。
可見這廝昨夜一夜都沒有睡好。
三人半夜密談之事,只一眼便可證實,至少乙丙和乙丁兩房的考生面相就說明了一切。
兩人對視了一眼,繼續看小冊子,還有沒有別的情況。
不過看著看著,兩人頓時心頭一驚,額頭上佈滿了冷汗。
原來這下面是西廠番子記錄事件的詳細經過。
乙丙號房的考生為何邊寫邊抹淚也很清楚了,這貨被自己的“好友”陰了。
可他心理素質太差,竟然企圖自尋短見。
而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是這貨尋短見的方式,竟然準備以“舉火自焚”了卻自己性命。
番子很實誠,寫的十分實事求是,當時他隱藏在考棚附近不假,卻根本來不及阻止這貨。
兩位主考大驚,手心不自覺攥出了一把冷汗。
這貨真真該死!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乙乙號的考生說了句,“筆尖實乃毛髮也,用頂上青絲制筆即可!”.
兩人一拍大腿,絕了,平常時節毛筆都是狼毫兔毫羊毫之類,誰會想到人之毛髮?
更難能可貴的是,要在一瞬間想出來,遲一絲便會釀成大禍!
就是這一句話,把乙丙號考生從燒成炭渣的邊緣拉了回來。
等看到乙丙號考生說那句“聖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之後,兩人不禁怒罵道:“蠢貨,活該被騙!”
然後又看到乙丁號考生那句“蠢貨,鬍鬚及他處毛髮亦可”的時候,兩人不禁怔了一怔……
然後,哈哈大笑。
然而笑過之後,該怎麼處理?
從規章制度上來看,三人都違了規,但從道德和人命的角度來說,三人都有可恕之處。
叫人好不為難。
“此司馬光砸缸也!”李東陽略一沉思,便定了性。
“大善!”徐溥哈哈一笑。
換了自己也會如此做的,只不過易地而處,有沒有這份急智,就說不準了。
換了別人只會是兩個極端:
要就是事不關已地做縮頭烏龜,要就是不顧一切的暴力破門,難以如此兩全其美。
徐溥提筆在冊子上寫下判語:
乙乙號考生一言而救貢院,非但無罪,實乃大功德也,若選中,當從優先名次。
乙丙號考生量小氣短,險些釀成大禍,本該掃地出門,然念其情實可憐,免於處罰,著吏員送筆兩支。
乙丁號考生頗具急智,救人一命,善莫大焉,若選中,亦可從優。
自古考場立功的就沒聽說過,所以怎麼處署並無先例。
徐主考如此判處,實是費了好一番思量的。
當然,爲了避免有人鑽這個空子,徐主考在判語上加了一個“若選中”三個字前提。
學而優則仕,學問優秀被選中是合情的。
選中之後可以從一個人的品行中加分,這是合理的。
何況這個人又立了功,就算是從酬功的角度來說拔高名次,也是合法的。
徐主考所判,法,理,情三者兼具,傳出去當然又是一番士林美談。
實則徐主考和李副主考此時後背都是溼漉漉的,心裏都是叫了一聲僥倖。
差點貢院便成了祝融道場。
烏紗不保還是小事,若是燒死了人,兩人的政治生命就徹底玩完。
兩人感激地看了一眼乙乙號的考生,怎麼看都覺得這小子簡直就是自己的福星。
“此子便是南直隸解元,方唐鏡!”
李東陽先前太過緊張,這時纔看清,年青舉子正是方唐鏡,忙小聲對徐溥說起。
好一個青年俊彥,國家之幸也!
徐溥微不可察地點頭。
“傳令下去,加派人手,嚴防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