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550章 天書真相

    “司馬愛卿,你到朕跟前說話,眾人退下。”

    “陛下,不可……”懷恩吃了一驚,下意識便要阻止。

    畢竟司馬北表現出來的能力太過於恐怖。

    萬一又要試演什麼法術,誤傷了陛下那可是天大的罪過。

    因而懷恩態度相當堅決。

    “司馬愛卿沒有惡意,這掌心雷術,你也看看吧。”成化皇帝將天書翻到某一頁,遞到懷恩手裏。

    成化皇帝可以不信天下人,也可以不喜歡懷恩,卻不會不信任懷恩。

    懷恩雙手捧起天書,開啟看了起來,面色漸漸說不出的震驚。

    “這……”懷恩公公看向皇帝。

    “再看看別的。”成化皇帝道。

    懷恩公公忙隨機翻開一頁看了下去,臉色變得越來越荒唐。

    沒錯,一個人的表情很難用荒唐這個詞來形容,但現在懷恩公公的神情卻完全找不出別的語言可以形容。

    又過了一會,懷恩公公合上天書,恭恭敬敬地交還給成化皇帝,苦笑著說道:

    “看此天書,臣比中了掌心雷還要震撼,吾皇聖明,臣請旁聽。”懷恩公公這麼說就是同意了,不過還是堅持守在皇帝身邊,畢竟皇帝與陌生人交談時有口吃的毛病,習慣了由內監代話。

    “可。”

    皇上開了金口玉言,眾人退下,內心裏無不是複雜無比。

    要知道,成化皇帝登基以來,只有過一次單獨召見大臣面談,且最後那次面談還讓萬安攪黃了。

    因而在成化朝,能面見天顏且有幸獨自君臣對答,這樣的機會絕對可以視為一生的榮寵,大吹特吹。

    此時司馬北陡然獲得如此待遇,別說普通百官,就是國公乃至閣老也一樣嫉妒。

    當然,也有人冷靜的認為這純粹是天子崇道,研討天書而已。

    但如毛弘老大人之流就不免開始捶胸頓足,以為這是皇上從此“不問蒼生問鬼神”的開始,皇上如此,今後難保國將不國,大明堪憂矣!

    無論眾人如何羨慕嫉妒恨,不管忠奸清濁,都遠遠地退了開去。

    成化皇帝抬頭看向浩蕩天穹,良久方問道:

    “司馬愛卿,你說這世間可有‘神仙’?”

    司馬北略一怔,回答道:

    “臣見識淺陋,實不知這世上是否有神仙,然微臣閱遍史書,未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有可以長生不死者。”

    成化皇帝其實知道會是這個答案,沒有失望,一笑道:

    “愛卿這天書如何而得,可否說說。”

    既然是沒有神仙,那也就沒有什麼“夢中學道”之事。

    司馬北跪伏道:

    “臣萬死不敢欺君,此實是家祖遊歷武當山時,得一邋遢老道所授。老道曾言其學道兩百餘載,深惡無數不肖之人借傳道之名行騙世人,故而將此書交予家祖揭露種種騙術。

    然老道亦云,此書亦非全是騙術,有些事情後世或可真正實現,比如‘飛行術’‘點石成金’,後世聰明才智之士日日有所增益,必可有上天攬月,入海擒蛟,點石造物之能也。”

    沒錯,所謂的天書,其實就是專門揭露所謂道法,神術,神通的騙術詳解手冊而已!

    哪裏有什麼真正的神術了?

    書裡種種,幾乎將世上流行的法術都一一翻了個底朝天,並且還生怕讀此書的人不能上手,十分貼心地用圖解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一個遍,生怕別人學不會。

    比如開天眼,明明就是盲文或者特殊的記號。

    比如掌心雷,明明就是簡易版的空包炸藥。

    比如斬鬼術,明明就是化學反應。

    比如五福臨門,明明就是用黃鱔血吸引蝙蝠。

    比如沸水洗身,明明就是利用純淨硼砂遇熱會像開水一般翻滾卻不燙手。

    比如五雷正法,明明就是利用天氣使用了金屬引雷,但因為手法粗糙,引雷十次也纔能有一兩次成功。

    這些東西都是方唐鏡利用上一世的知識寫出來的。

    雖然方唐鏡並不是魔術專業人士,但上一世拜春晚所賜,社會上很是掀起過一段時間的魔術熱潮,各種短影片頻頻揭密爆光,使得好奇的普通人也能洞悉許多魔術的內幕。

    許多網路大咖紅人就是利用這些魔術知識紅遍在大江南北的。

    此時方唐鏡信手拈來,不要太嚇人。

    凡此種種,莫不是利用了別人並未掌握的知識,一旦揭開,一文不值。

    難怪成化皇帝只看了一遍,就迅速上手,這哪裏是什麼神術,根本就是騙術。

    也難怪成化皇帝會深深失望,原來所謂的神術便是騙術!

    這麼說來,朕平日裏崇信的那些“有道高人”“得道方士”都是騙子?

    他們所會的,不正是天書裡所概括的麼?

    成化皇帝一下子接受不了如此大的落差!

    若僅是如此,那麼方唐鏡的目的達到了,卻是不一定會得到想要的結果。

    一個人大半輩子的信仰崩塌,指不定會適得其反。

    因此方唐鏡在設計這個局時,還是留有希望給成化皇帝的。

    就是要告訴成化皇帝,修道,不是這麼修的,要修正道,大道,不是歪門邪道。

    所以司馬北在回奏天書來歷時,纔會特意點出了兩個關鍵詞。

    邋遢老道,修行兩百餘年?

    這兩個關鍵詞一下子就將原本對修道心灰意冷的成化皇帝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

    成化皇帝動容道:“莫非是‘通微顯化真人’?”

    這位“通微顯化真人”,就是有“隱仙”“邋遢張”“活神仙”之稱的張三丰!

    張三丰本名張君寶,傳說是張天師後裔,元朝還未定鼎中原之時就已出生,丰姿魁偉,不修邊幅。

    其足跡遍佈天下,弟子亦遍佈天下,明時的道教幾乎都與其有關聯,比如武當三豐派,寶雞三豐派,蓬萊三豐派,王屋三豐派等等,成為大明最大的道派之一。

    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可以死而復生,的“陽神出竅”神通,據說在寶雞金臺道觀時就展現過此等神通,死後數日復生,且講述了數日中其所遊歷之處之事,世人莫不信服。

    三豐老道一年四季不管冷熱,都是一件道袍加一頂草帽,飯量挺大,一餐飯能吃十多斤,也可以數天吃一頓,或者幾個月一頓也是有的,居無定所,行蹤莫測,卻又能預知種種大事。

    太祖和成祖皇帝都曾屢尋不遇,直到成化皇帝的老爸英宗時還有聽說過老道的行蹤,當然,也是遍尋不遇,英宗感嘆,詔封老道為“通微顯化真人”。

    當然,之前歷代皇帝就有對其的敕封。

    如元惠宗封其為:“忠孝神仙”

    明成祖封其為:“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

    熹宗封其為:“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

    由此也可見,老道是多麼的能活,這纔是修行者長生不死之士該有的待遇吧?

    要知道,按年代來算的話,三豐老道從元太祖之前活到了英宗,這其間就已經有近三百年了,這不是活神仙是什麼?

    成化皇帝更願意用他老爹封的名號來稱呼三豐老道,顯得比較親近些嘛。

    沒錯,這本書應該就是三豐老道所傳的了.

    道理很簡單,正版當然是排斥假貨的!

    而且除了老道自己,還有誰會有如此真知灼見和深厚的積累?

    司馬北對道:“家祖亦曾問之,老道大笑著唱了一首神仙歌。”

    成化皇帝忙著追問道:“愛卿可記得此歌?”

    司馬北道:“此歌便寫在天書最後一頁,陛下一看便知。”

    成化皇帝迫不及待地翻開天書最後一頁,上面寫著一首詩: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冡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成化皇帝看著看著,苦笑一聲,倒是真真的看透了紅塵。

    難道真的要做到“太上忘情”才能真的修成正果麼?

    功名,金銀,姣妻,兒孫,這些對普通人來說,都是終身奮鬥的目標,若是拋棄了,即便是修成了神仙,真的有意思麼?

    不過不管怎麼說吧,都是還有希望在,修道大業還是要負重前行的!

    成化皇帝握緊了拳頭,朕是不會放棄的!

    只不過呢,那些什麼假真人就不要再在朕面前礙眼了。

    朕要學就學張真人!

    因為張真人在天書的《好了歌》之下,還有數行字。

    上面寫道:

    “何謂修道?道者,天心也,天心即民心。得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民心所指,即大道所向。背者,乃逆天而行,其無敗乎?故修道,無非上體天心,下應民意而已,得民心者,道不遠矣!”

    成化皇帝細看了數遍,掩卷肅容道:

    “懷恩,傳旨,敕封張真人為‘韜光尚志真仙’!”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