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求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梁建國已經一百五十多年了,雖然仍舊號稱“御極百五年,歷經十一帝,開疆八千里,伏帷三千萬”。可是大梁在經過將近七十年的“三代之弊”以後,內憂外患已經到達了積重難返的程度。在外面,不提一直就對大梁威脅很大的奚族,西北涼州也有進攻性極強的漢化胡人,他們一直渴望能夠進軍關中,切斷大梁和蜀中的聯絡,從而一口吃掉關中和蜀地兩個及其富庶的地方,奪取進軍中原的前哨站。在南方,從大梁分裂出去的南吳國同樣死死地盯著大梁。他們控制著魚米之鄉的江南,一直垂涎於兩淮平原,希望能夠完全奪取兩淮平原作為抵禦大梁的基地。
而在內部,大梁也同樣憂患重重。文人勢力龐大,死死的壓制住武人,導致很難涌現優秀的將領。現在大梁的軍隊都是當年世宗皇帝留下來的老本,一旦這批老將去世以後,那大梁甚至會到達無將可領兵的地步。而且文人內部黨爭也是十分的激烈,他們抱起團來不斷地相互傾軋,相互扯後腿,拜拜浪費大量的資源。
身為大梁皇子的何沅當然也無法倖免於這些朝堂的傾軋。何沅出身低微,是在文元皇后膝下長大的,和太子天然親近,別切為人重感情,經常看不慣王貴妃和燕王的囂張跋扈,自認就被認定為鐵桿的太子一派的人。
朝堂上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他犯錯誤,並且打算由此牽連到太子,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說實話。如果這回不是奚族想要來大梁皇陵搗亂的話,何沅還真不想留在這裏。畢竟天大地大,再怎麼樣也輪不到自己這個皇子來率領軍隊。歷朝歷代皇子插手朝政都是大忌,更不要說何沅插手的還是最讓人忌憚的兵權。
王副將則是不好說話,畢竟他的身份是外將,和何沅也不是太熟,根本就沒有資格說這話。御史他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樣子。反正你們商量,商量出來結果再告訴我。
“好了,我意已決,你們不必再說了。只要這次我們贏了,那回京以後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事情。如果這次代州城丟了的話......那我們都回不去了還哪有心思去想那些呢。”何沅則是眼中閃爍出複雜的光芒。
“王副將去把那些軍中的將官們叫過來吧。”何沅估算了一下時間,感覺天就快要亮了。“過不了多久,奚人就應該來進攻了吧......”
“是。”
......
大堂內,何沅的面前站著四個侍衛。
這四個侍衛都是何紹侍衛隊中的好手,是何紹專門挑選出來的,就是打算叫他們前去洛陽送信求援。爲了防止被奚族軍隊截殺,他派出了四個人。
“呼!”何沅拿起剛剛寫好的信,將墨跡吹乾,放進了專門用來傳遞訊息的紙袋中遞給了侍衛。
“奚族人陰險狡詐,妄圖偷襲我大梁皇陵。代州城小兵少,望你們能夠不畏艱險,將訊息傳遞給京城。記住!換人不換馬!你們要是來晚了就等著給我收屍吧!”
“是,殿下!微臣誓死也會把信件傳達給京城的!萬死不辭!”其中,四個侍衛中身材最瘦小的一人說道。此人名叫鵬飛,別看其身材瘦弱,但是身手靈活,計謀百變,是何沅侍衛隊中除何紹以外最受何沅重視的。
“萬死不辭!”其他三人也同時單膝下跪,大聲說道。
他們既然被派給河陽當侍衛,那麼他們就一輩子打上了何沅的烙印。他們與何紹不同,最起碼何紹還有家族的庇佑,如果他想的話可以動用家族的力量離開何紹的侍衛隊。可是他們都是戰死的將士遺孤,被皇室給收養,這輩子註定了會一直跟隨何沅。哪怕是何沅成年就藩開府以後他們也是要跟隨著何沅一起離開皇宮去充當王府侍衛的。
可以說,他們就是何沅最忠實的影子!
“去吧!”何沅不捨的看了一眼眼前的幾個侍衛,眼神有些哀傷。
“王爺!我等去了!”四人眼神堅定地看著何沅,行禮之後轉身離去。
何沅在大堂上一直看著他們的背影,直到他們出了門消失不見。
距離代州最近的城池便是忻州,只要這四個人到了忻州,那基本上就安全了。
可是就是這短短的距離,路上卻是遍佈了奚族人的斥候和遊哨。這四個人不知道有幾個人能夠活著回來啊。
“要活著回來啊......”何沅看了一下黑黑的天空,喃喃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