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找荔枝樹
《藝路》的後期製作已經完成,上映日期也已經提上了日程,到了宣傳的時候,謝枝枝只能一邊忙著跑宣傳,一邊想盡辦法的找荔枝樹。
那幾天所有人都莫名其妙的覺得,謝枝枝不知道抽了什麼風,見人就問有沒有在誰家見過荔枝樹。
“枝枝姐,你如果特別喜歡荔枝樹的話,可以讓程總幫你種一顆牙呀,反正你們家的那個大院子,種幾棵都是綽綽有餘的,沒必要去找別人的。”
小芹不知道是什麼情況,這安慰的話,自然更是不著邊際。
她如果真的只是單純的想吃個荔枝就好了。
“小芹,你確定自己沒有見過的誰家種了荔枝樹嗎,或者是有沒有聽誰說過嗎?”
小芹覺得她已經有些魔怔了。
“枝枝姐,你到底為什麼要找荔枝樹啊,難不成是拍攝需要嗎?”
還真的擔心她出什麼毛病了。
謝枝枝想了想,還是先不告訴她關於媽媽的事,省得再惹來什麼麻煩。
“等我再找出點什麼線索了,再告訴你吧……”
謝枝枝嘆了口氣,有些失望。
孩子畢竟丟了那麼多年,而且有關她媽媽,也實在不適合把事情曝光靠群眾的力量,可悄悄的找,實在是太慢了。
心中裝著事,就連最輕鬆的跑宣傳,謝枝枝都覺得異常的累,剛離開觀眾的視野,謝枝枝便有些蔫巴巴的。
“咦,這不是謝枝枝嗎,你怎麼如此蔫巴,需不需要幫忙啊?”
今日做宣傳,整個商場都被已經被保安包圍,尤其是他們所在的區域,閒雜人等應當進不來纔對。
那為何江雯能夠出現在這裏。
“你是想問我為什麼能站在這吧,其實也沒什麼,是我的新外公外婆啊,他們心疼我流落在外那麼多年,所以無論什麼要求都會滿足我。”
江雯扭著腰慢慢的朝她走近,猶如一個開屏的孔雀。
不過她說這話是幾個意思,又從哪冒出來一個新外公外婆,她記得江心的父母應當都已經去世了纔對,難不成什麼時候又認了個乾的。
而且流落在外多年又是怎麼回事,江雯往上追溯祖宗幾輩都能找得著,何來流落一說。
“不知道了吧,我就說我應該是大小姐的命,所以小時候之所以家裏窮,是因為我真正的親人還沒有找到我,現在好了,我媽媽被傅家認了回去,以後我也是傅家人了,謝枝枝,你再想對付我們,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以後見著我,可記得繞著點!”
感情她辛苦跑這一趟,就是要跟她宣戰。
這個傅家,又是哪個傅家,能讓江雯如此嘚瑟的,定然不是個一般人家。
江家得利對她可沒什麼好處,尤其是如今公司還沒有完全拿回來。
江雯說得不清不楚的。謝枝枝索性再讓小芹去查個究竟。
她如此大搖大擺的表明自己是傅家人,定然不會做任何遮掩,查起來也不會難。
估摸著傅家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不想暴露關於找到丟失的表小姐的任何訊息,可無奈有江雯這個大嘴巴在,分分鐘恨不得全世界知道。
不過據調查還真被江雯說對了,傅家帶著江心去做了親子鑑定,又有當初傅家表小姐走失時帶的一個項鍊,確定她就是當初丟失的表小姐。
小時候關於江心的記憶有些模糊,只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是原主的媽媽在外遇到了點麻煩,江心又是一副潑辣的性子,就順道幫了她。
因此他們才成爲了朋友,後來謝家開始起家後,田恬就一直幫江家,就連原主當初也以為江心是真心對他們。
不過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搬進別墅,曾和江家住的並不遠,還是有見過江心的父母的,是一對很普通的老夫婦。
難不成那老夫婦真的不是她的親生父母?
可是為何她總覺得事情似乎不太對。
因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表小姐,傅家很是開心,舉辦宴會邀請了不少人共同見證他們認親,程赴祤自然也在被邀請之列。
謝枝枝挽著程赴祤的手與周圍的人打招呼,而此時的江心作為這次宴會的中心人物,自然也是笑的合不攏嘴,帶著江雯在人群中穿梭。
“赴祤,你覺得江心真的是傅家的人嗎,我總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按理說她也算得上是反派,在正常的故事中,哪有反派能夠如此滋潤的,而且這未免太巧了吧,之前江心脖子上的項鍊可是恨不得天天換,怎麼就恰好換到了個作為認親信物的項鍊哪?”
按照偉大的死神柯南小朋友的說法,當排除一切的不可能,即便是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
雖然不知道她用的什麼法子能夠親子鑑定成功,謝枝枝堅定的相信自己的第六感。
“先不要著急,傅家剛剛找到人,現在正是寶貝的時候,如果現在去調查江心,很有可能會引起傅家的反抗心理,我怕他們會傷害你。”
如果是以前的程赴祤,自然看什麼不順眼便讓對方不順心,只是他現在有了謝枝枝,又不能時時刻刻的護著她,她還在最為混亂的娛樂圈中工作,他實在是不敢賭。
“好的吧,反正我又不著急,就算背後有傅家的加持又能怎麼樣,就那娘倆的德行,估摸著多大的家產都能讓他們給敗光了。”
此時的江心帶著江雯,就像兩隻開屏的孔雀,翹著尾巴在人群中穿梭,謝枝枝彷彿都能看清她們直麪人的大鼻孔。
也不知道傅家找回這樣一個大小姐,究竟是開心還是不開心。
傅家是為數不多的幾乎能夠和程氏抗衡的家族,即便多年兩家井水不犯河水,可現在兩方的新晉成員偏偏是死對頭。
現在有了傅家的介入,原本平衡的局面瞬間被打破。
雖說相對於傅家來說,整個江氏根本就不足掛齒。
可現在的江氏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是得到了有什麼好處的問題,他們之間的抗爭,早已從利益上升到了面子層面。
誰都不願意做一個失敗者,灰溜溜的離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