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章 治療
慧明方丈抬眼看了一眼葉鋒,詢問道:“利用龍眼確實可以治癒女施主的眼睛,葉施主可知如何使用?”
老方丈要是不說,葉鋒還真把這茬給忘了,就算用達摩古經換來龍眼,不知如何使用,最後也是白搭。
所以葉鋒謙遜地道:“慧明大師,小子實不知如何使用,還望大師相教。”
胖和尚自打出了禪院客房,至始至終都沒說一句話,這時聽見葉鋒讓方丈師兄教他使用龍眼,不由冷哼一聲,一臉苦大仇深的樣子。
如果寶華寺的方丈是這胖和尚的話,莫說借龍眼,恐怕兩人得當場打起來。
“罷了,就讓老衲來使用龍眼治好女施主的眼睛吧。”
老方丈親自動手,葉鋒自然求之不得,感謝道:“如此就有勞慧明大師了。”
慧明方丈點點頭,看向胖和尚:“二師弟,去做準備吧。”
胖和尚出去不久後,陸續有和尚向天王殿趕了過來。
和尚們進入殿內後,依次的排列站好,誰也沒有說話,臉上有的只是莊重。
等殿內整齊的站立了四十九個和尚後,一聲蒼古悠遠的銅鐘聲響了起來。
慧明方丈已經披上了一件看上去很新的袈裟,站在天王殿佛像前的祭桌旁,取過三支紅香插入香爐中。
然後他雙手合十,對著殿內大佛彎腰一拜,同時肅穆的宣出一聲佛號。
咚……!
又是一聲銅鐘聲響起,大殿內原本站立的四十九個和尚盤腿坐在地上,然後將手中的木魚放在自己的面前。
咚!
咚!
咚……
鐘聲一共響了九下。
寺廟中,敲鐘是有著特殊意義的,一般情況下,寺廟早中晚都會敲鐘,如遇特殊事情,則敲鐘次數會相應的變化。
一般說來,佛鐘有三下、七下、十八下、三十六下、一百零八下的叩擊鳴法。
在僧眾們齋粥下堂、參禪完畢、早晚巡視或吃茶下床的時候,鳴三下。
在住持早晚到佛前行香、住持進入僧眾講堂的時候,鳴七下。
在齋時僧眾進入齋堂的時候,鳴十八下,叫做“入堂鍾”,入堂鍾是按照進齋的次序逐次完成的。
而三十六下則是集三通擊鳴之和,總成一百零八下。
一百零八下的規則與“九”有關,古代人認為“九”具有極高、吉祥之意。
佛鐘用於祈禱、感化、超度眾生。
僧寺的鐘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覆兩遍,共108下。
至於大鐘為何要定為108下,有兩種說法。
其一,凡撞鐘一百零八聲以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之數,合為108。
其象徵一年輪迴,天長地久。這表明在農耕社會裏,人們希望透過佛來保佑豐衣足食。
其二,佛教認為人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便能解除憂愁。
敲鐘偈曰:“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所以,唸經或誦咒一百零八遍,佛珠也是一百零八顆,就連菩薩也是一百零八尊,這些都是爲了消除人們的煩惱而達到極好、吉祥之意。
鐘鳴108響,以盡除人間煩惱,佛教上稱為“百八鍾”。
一般寺院每於晨昏擊鐘敲鼓,稱為晨鐘暮鼓,以警覺修行人要當勤精進,慎勿放逸。
至於今日的慢敲鐘九次,是因為將進行特殊的法事。
鐘聲過後,大殿內的四十九個僧人雙手合十,雙目微閉,面色肅穆地開始吟誦起經文來。
慧明方丈從香案前轉過身,看著大殿中的一眾僧侶,以一種恢弘的聲音高聲道:“我佛慈悲,今日將為一位女施主醫治失明雙目,請龍眼!”
慧明方丈的聲音莊嚴大氣,響徹整個天王殿。
四十九個和尚誦經之聲停下,手持木魚錘敲響一聲木魚,異口同聲宣了聲佛號:“阿彌陀佛,我佛慈悲。”
肅穆站在一邊的葉鋒能夠清晰的感受到從四十九個和尚身上傳遞過來的佛力波動。
雖然四十九個和尚單個的修為並不高,但全部加持起來,絕對是不可小視的。
阿彌陀佛之後,眾僧侶繼續吟誦佛經。
“葉施主,請帶女施主來前面的蒲團上盤腿坐下。”慧明方丈一指眾僧侶與自己之間的一個拜佛蒲團。
葉鋒依言牽著付雪影來到蒲團上,讓她盤腿以打坐的姿勢坐下,然後自己再退到一邊。
慧明大師伸出右手虛按在付雪影的頭頂,一股強大的氣勢頓時爆發出來,連他身上的袈裟都無風自動。
付雪影雙目緊閉,顯得有些緊張。
四十九個僧人吟誦經文的頻率加快了,天王殿中,讓人心靈空寂的梵音響徹大殿的每一個角落。
香爐中青煙繚繞,氣氛莊重無比。
慧明方丈眼中閃過一抹光澤,綿綿的佛力波動以自身為中心,慢慢的擴散開來,付雪影臉上的緊張之色漸漸的平和下來
一邊的葉鋒知道慧明方丈馬上要使用龍眼為付雪影治療眼睛了,對於老方丈將如何使用龍眼,他心中很是好奇,全神貫注的看著。
只見慧明方丈轉過身面對著佛案,雙目微閉,雙手做出一個奇特的佛家手印,嘴中同時念起了佛咒:“那摩,啊利冶,克施地,嘎訶琶冶……”
隨著慧明方丈嘴中佛咒的不停誦出,一種獨特的氣場產生了。
氣場所籠罩的範圍只在天王殿中,並且以一種奇特的規律波動著。
這種奇特的氣場波動與慧明方丈自身的佛力波動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共振。
在梵音渺渺中,充盈在大殿內的佛力越發濃厚。
慧明方丈雙手再變一個佛印,向着佛案上的鎏金小盒一點。
盒子自動開啟,澎湃的龍氣再次衝了出來,卻被大殿中的氣場囿於一個很小的範圍內。
“咚、咚、咚……”的木魚聲伴隨著誦經聲響起。
慧明方丈雙手再次一動,鎏金小盒中的龍眼慢慢的從盒子裏飄了出來。
慧明方丈一個佛印打入到龍眼中,原本灰色且毫不起眼的龍眼,立時之間發出了金色的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