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13章 狼煙再起

    桓玄佔據荊襄後,軍事實力大大增強,權力慾進一步膨脹,派使者赴建康,要求司馬德宗讓桓玄領荊江二州刺史,擁有高度自治權,其轄區內的官員任免,由桓玄說了算。

    司馬元顯沒了主張,他是紈絝子弟出身,文治武功都不行,只是竊居老子司馬道子的權位,僥倖把持朝綱。如今桓玄咄咄逼人,司馬元顯決定息事寧人,儘可能滿足桓玄的要求。餵飽了奶,桓玄總該不吵了吧。

    司馬元顯的軍師張法順也是個大草包,鼠目寸光,阿諛奉承是專家,治國安邦是菜鳥,他建議司馬元顯上奏天子,讓桓玄都督荊司雍秦梁益寧七州諸軍事,封后將軍、荊州刺史、假節;另以桓偉為江州刺史。但桓玄不滿足,上書要由他領江州刺史。

    朝廷在司馬元顯建議下,唯有進一步退讓,讓桓玄加都督江州及揚州豫州共八郡諸軍事,領江州刺史。

    這還不算,桓玄上奏朝廷,要求讓桓偉擔任雍州刺史,司馬德宗也答應了。

    桓玄變本加厲,得寸進尺,說要率兵平定孫恩之亂。司馬元顯派人告訴桓玄,這個你就不用費心了,朝廷已派劉牢之平叛,你路途遙遠,還是呆在封地裏好好工作吧。

    劉牢之回到京口後,過了一段安穩日子。和家人團聚的日子裏,這位硬漢像小孩一樣,猜謎玩遊戲,樂趣多多。

    軍隊訓練這一塊,劉牢之主要交給劉敬宣、劉裕、何無忌等人打理。

    劉裕是楚元王劉交的後代,而劉牢之是雁門太守劉羲之孫、徵虜將軍劉建之子,二人同姓而已。但劉牢之很信任劉裕,常和劉裕談論軍機,授以臨陣作戰之法。二人名義上是上下級關係,但成了忘年交,情誼深篤。

    暮春的一個下午,劉牢之在院子裡漫步,徐謙之急匆匆走了進來,說有要事相告。

    劉牢之問道:“何事?”

    徐謙之告訴劉牢之,孫恩率叛軍離開翁洲等海島,攻浹口,入餘姚,破上虞,竄至會稽一帶。謝琰不服老,出城迎戰,中了叛軍埋伏,力戰身亡。如今浙地群龍無首,告急文書不斷。

    劉牢之大驚,問道:“朝廷如何安排?派不派我出征?”

    徐謙之搖頭道:“朝廷派桓不才、孫無終、高雅之率軍入浙,征剿孫恩叛軍。這次呀,沒有派你。”

    劉牢之皺眉道:“這次沒有派我,卻派了我的女婿,朝廷總算給了我一點面子。既如此,那就靜等戰報吧。”

    徐謙之低聲道:“道堅,依我看,你要抓緊練兵,隨時準備南征。因為放眼大晉,除了你指揮的北府軍,沒人能打敗孫恩軍。”

    劉牢之聽了,陷入了沉思……

    不出徐謙之所料,桓不才、孫無終、高雅之的三路晉軍,在浙地被孫恩、盧循、孫嬌秀、姚盛玩得團團轉,連吃敗仗,收縮在會稽一帶,不敢出戰。

    司馬元顯沒有安排劉牢之平叛,那是出於私心,他不願北府軍變得更強大。如果出動北府軍,勢必安排劉牢之出征,如果劉牢之擊敗了孫恩,那是大功一件,劉牢之的威望肯定進一步上升。

    但朝中沒有哪個大將能擊敗孫恩,要麼派劉牢之,要麼派桓玄,思來想去,還是派劉牢之為妥。

    因為在司馬元顯看來,劉牢之雖然不是他的心腹,但在關乎晉室安危方面,劉牢之是有擔當的。

    反觀桓玄,那是個野心家,一心想擠佔他的位置。只要有機會,司馬元顯肯定要搞垮桓玄集團。

    對,讓劉牢之領兵出征,我呢,就在建康駐守,防止桓玄發難。

    幾經周折,朝廷終於安排劉牢之再次出征,討伐孫恩。

    東晉隆安四年秋,劉牢之率精兵數萬,離開京口,開往浙地。

    孫恩聽說劉牢之親自領兵來了,超級緊張,和盧循、孫嬌秀、姚盛等人商議應戰之策。

    盧循說道:“我軍此番出兵,連續作戰數月,將士疲憊,已是強弩之末。劉牢之指揮的北府軍,那是天下第一軍,我們不能硬來,只能與其周旋。”

    孫恩點頭道:“元龍說得有理,北府軍強悍,不好打啊。上次咱們吃了不少苦頭,就是因為硬來。既如此,我軍主力退入海島,用遊兵散勇襲擾北府軍,讓劉牢之無功而返,呵呵。”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上次孫恩被劉牢之胖揍一頓,心有餘悸。

    劉牢之率軍順利進入會稽城,見了桓不才、孫無終、高雅之等人。

    劉裕見到孫無終,立即施禮,甚是恭敬。

    孫無終曾是劉裕的首長,劉裕能不尊敬嗎?

    孫無終擺手道:“寄奴啊,不必多禮。我聽聞你在道堅軍中混得不錯,好好幹,前途無量!”

    劉裕點頭道:“寄奴一定努力,不負孫將軍殷切期望!”

    會稽府衙宴會廳,座無虛席。

    劉牢之、孫無終、桓不才、徐謙之、劉敬宣、劉裕、何無忌、劉毅、劉襲、高謙之等人喝著酒,聊著天。

    劉牢之立起身來,垂下頭,沉聲道:“我建議全體起立,默哀,悼念戰死沙場的謝琰將軍!”

    眾人聽了,齊刷刷立起身來,低垂著頭。

    過了一會,劉牢之說道:“禮畢!”

    眾人紛紛抬起頭來,有的人淚眼盈盈。

    劉牢之嘆道:“每個人只有一條命,只能來世間一趟。沒有誰生來喜歡打仗的,我從軍以來,經歷了不少戰事。年輕時不懂事,每次打了勝仗,斬獲越大,心裏越高興。如今我不這樣想,我希望減少殺戮,不戰而屈人之兵。刀兵四起,生靈塗炭,我等之過也!”

    沉默,難耐的沉默。

    劉裕打破了沉寂:“劉大人不必自責,你深孚眾望,掌管大晉最強的北府軍,乃國之棟樑。孫恩作亂,致使幹弋不息,罪在孫恩、盧循等賊首身上,不在大人身上。待平定江南賊寇,國家自會太平,百姓就能安居樂業。”

    此時劉牢之統管兗、青、冀、幽、並、徐、揚七州及晉陵的軍務,位高權重,處於人生巔峰期,要多風光就有多風光。

    從一個基層軍官,一步步成長為東晉大將,劉牢之憑的是實力。如今的他,統王師,伐賊寇,保晉室,顧八荒!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