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戰爭陰雲
大梁王朝,京都洛陽。
清晨的微光已經退去,洛陽迎來了自己無盡歲月中嶄新的一天。
精緻堅固的磚制圍牆將一個諾大的洛陽城圍在了其中,將空間隔離為城內和城外兩個空間。城外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廣闊的田地就在城外錯落有致的排列著。而城內也是坊市林立,如同棋盤的棋子一般落在洛陽城這個大大地棋盤之上。每天清晨,坊市中的人們伴隨著開門鼓和雞叫聲就開始了自己新一天的勞作。
貫穿整個洛陽城的景陽大街將洛陽城內的坊市一分為二,是洛陽城內的主幹道。這條寬敞大氣的街道上,每天都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做生意的、走親戚的、辦公務的。眾人懷著各種各樣的目的來到這裏,使其成爲了整個洛陽除了東西市以外最有人氣的地方之一。而且每當朝會之時,身著各種各樣朝服的官員就會從四面八方走景陽大街前往皇宮,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看著那些前呼後擁,威風凜凜的官員,一些初到洛陽的人們見到了不禁生出一種大丈夫當如是的感覺。或是將自己在洛陽成立的一切見聞講給自己的子侄,勉勵他們好好進學,將來可以學成文武事,貨與帝王家,成為那些天之驕子們中的一員。
“北疆急報!北疆急報!”
沒過多久,一個背後插著令旗的騎士風塵僕僕的策馬從城門外一路直奔皇宮,嘶啞的呼喊打破了洛陽城早晨的安逸。
守城的官兵和路邊的百姓見到以後也是紛紛避讓,以免自己被誤傷。按照規定,像這種傳令兵是可以在景陽大街縱馬賓士的,誰要是被誤傷到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北疆?應該是幽州那邊吧?出什麼事情了?”一個外地來洛陽的商賈躲到道路的一邊,望著騎士的背影疑惑地說道。
“嗨,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在他的旁邊,一個儒士打扮的書生揮舞著自己手中的扇子,一副你個外鄉人什麼都不懂的樣子。
“還請兄臺不吝賜教!”商人當然也是十分的上道,從揹包中掏出一壺酒說道。
一見酒壺,書生就笑開了花。“您不居住在洛陽城可能不知道。這自打入秋以後,北方的奚族達難可汗就率領著奚族步騎十五萬陳兵於長城之外,和我們的大將軍劉仁師率領的十萬大軍對峙了快一個月了。而且看樣子形式很嚴峻,朝廷還在抽調西北那邊的兵馬增兵,河西那邊的兵馬都快被抽調一空了。聽說這幾天議事堂裡的相公們忙的是不可開交啊。”
“啊?難道北疆要打仗了嗎?我這有些布匹可是想運到河北去販賣的啊!要是幽州那邊開戰的話那我這些貨物說不準可是要砸手裏了啊!”一聽完,那人就一臉的愁容,擔憂的說道。
“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老兄你現在最好趕緊把那些貨物處理了吧,要不然沒準就沒機會了。”書生喝了人家的一壺酒,承了人家的情,自然是也不能夠袖手旁觀。
“也只能這樣了。我去兩市找找看有沒有什麼門路。”商人嘆了口氣,不過隨即就憤怒的說道。“那個奚族的什麼可汗是不是腦子有病啊!好好的日子不過非得打仗!吃飽了撐的嗎!”
書生看著罵罵咧咧的商人,想著自己在河北的一切親人,也是心中暗自擔憂。
總之,雖然北疆對峙的事情在洛陽城中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但也讓悠閒安逸的洛陽城上空濛上了一絲的陰影。
......
皇城,議事堂。
首輔魏知卿召集朝中重臣商議北疆的事宜。
“前幾天所說的籌措五萬件冬衣的事情可曾準備妥當?”只見眾人的上座,一個身著紫袍,配金魚袋的老人說道。這個老人正是大梁帝國議事堂首輔,三品宰相、太子太師、上柱國魏知卿。其人已經歷仕三朝,是真正的三朝元老,朝廷重臣。據傳其在束髮讀書的時候就曾立下誓言要揚名教之聲威,濟水火之黎民。不論是在朝堂還是民間,魏知卿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回大人,卑職已經準備妥當。第一批的兩萬套已經經黃河轉運河運至幽州了。”在魏知卿的下手,戶部尚書裴俊走出來回答道。
“嗯。”魏知卿滿意的點了點頭。“那兵部調兵的事宜商議的又如何?”
“回大人,卑職和同僚們經過一夜的商議,不贊成繼續再抽調兵馬前往幽州。此前我們抽調了河西朔州、代州、沂州、晉州等地的兵馬北上幾乎已經使得三晉之地的守備力量達到了極限,如果繼續抽調兵馬的話就只能是從河北調兵,或者是調動洛陽的京軍北上。然而河北乃是賦稅重地,而洛陽又是京畿核心,容不得一點亂子,至於兩淮的兵馬和隴西的兵馬則爲了防備南吳和西涼更是調動不得。所以大人,不是下官不盡心,是是在無兵可調了啊!”兵部尚書史崇義苦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