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發財大計
徐家乃整個青州都數一數二的大族,更是靠著販制官鹽,成為天下有數的富庶之戶。而徐幹身為建安七子之一,不但詩賦贊絕當代,更是難得的對於寒門毫無偏見的遠視之人。武安民對於這個屢次拒絕曹操,被後人稱作“輕官乎祿,不耽世榮”的文人,也是充滿了好奇。
李二卻是閒不下來的人,止不住的發問道:“二少爺指的發財之道是什麼?還要與徐家商議?”
武安民輕輕道:“你安靜的聽聽。”
李二停下說話,卻除了海浪聲什麼都聽不到,自語道:“只有海浪聲阿,難道少爺要找徐家借船出海打魚?”
武安民沒好氣道:“去你的,若要指望打魚發財,咱們這輩子都別想離開北海郡了。”
二人轉眼間便來到徐府之外,武安民客氣衝看門小廝道:“這位兄弟,我乃武家武安民,昨日以遞上拜帖,還請兄弟通知你家主人。”
那小廝聽聞是最近風頭最火的武安民,眼中透出崇拜的眼光,低聲道:“原來是武大俠,你趕走了孫家,我們都是極為高興的,為我們這些人狠狠出了口惡氣。”又放開聲音道:“武公子請稍等,小的這就通報。”
不片刻,武安民便來到正堂之外,著李二在外等侯,終於見到徐幹。徐幹年紀與無安敏嗎相仿,也是剛剛成為徐家家主,此時端坐在主位之上,品著香茗,整個人的氣質都極為慵懶隨性,配上圓圓的臉龐與明亮的大眼,讓人頓生好感。
武安民抱拳道:“徐先生好雅興。”
徐幹亦微笑道:“武二公子好手段。”
說罷二人對視一下,一齊哈哈大笑起來。
徐幹續道:“不知為何,一見到武兄,徐某便頓生親切,前些日子某迫於壓力,並未出手相助,希望武兄萬勿介意。”
武安民微笑道:“安民豈是不懂分寸之人,徐家沒有落井下石一齊出手,便是極大的幫助。說來還未道謝。”
徐幹哈哈笑道:“二公子不知今日有何事拜訪?想必不是道謝這麼簡單。”
“自然是有大好的買賣與徐兄商量。”
“願聞其詳。”
武安民清清嗓子,悠然道:“若我有辦法,將製鹽之術的成本縮為當前的十分之一,且品質更佳,不知徐兄有沒有興趣。”
徐幹震驚的看著武安民,問道:“此話當真?”
武安民笑道:“自然不是來逗著徐兄耍樂的。當今天下,鹽源最好的當屬河東種鹽之法,乃進貢給陛下之聖物。而徐兄所用的煮鹽之法,每擔鹽需用柴火兩三百斤,且品質平平。我有一套曬鹽之法,不但省時省力,所出食鹽品質更是不輸河東種鹽。”武安民到也不是亂說,前世他家便是祖傳鹽農,要他如現代一般製作出高精度食鹽自是不可能,但隨便一些土辦法放置三國,那便是未曾見過的黑科技。“
徐幹坐直身體,全然沒了剛纔的慵懶,正色道:“若武二公子真有這等製鹽奇法,我徐家願全力配合,所有渠道人脈,皆可為武兄所用。所得利潤,我徐家只佔三成便夠。”徐幹亦知道武安民來找他,所為的便是他徐家正規售鹽許可,要知此時食鹽仍掌握在皇室手中,是稅收大項,徐家也是祖上立了大功,才得以管理青州這食鹽買賣,若真如武安民所說只需十分之一的材料,那三成便也已是現在三倍的收入。
武安民哈哈笑道:“徐兄快人快語,令人欽佩,安民不過一介白身,還需徐家多多照應,又怎會佔徐兄這個便宜,所有利潤,我武家和徐家五五分賬便是。”
二人再度一齊大笑起來,顯然都對未來這大把錢財進入自己口袋,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