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最終殺招
誰承想這一個模糊記憶中的東西竟如此實用,此時的冉智只覺得誠不欺我,原來還真的能起到這麼好的效果,看來以後可以在全軍進行推廣,用這種武器縮短與騎兵的劣勢。
操作這些“大號長矛”的是三營的戰士們,升高體壯的他們幾人一組,用身體狠狠地抵住長矛阻擋了燕軍的攻擊,隨後位於最前端的四營也動了。
四營的戰士們的抵禦陣列猛然間散開,四人一組滲透進了燕軍騎兵之中,但是他們並不多深入,就在兩軍交錯的邊緣上游走,依仗著小組配合的優勢襲殺一名又一名燕軍戰士。
而被夾在中間的燕軍戰士真是苦不堪言,前有敵人後有自己人,他們在中間更是動彈不得,如此不靈活更讓燕軍戰士們有了可乘之機。
五營的戰士們也不閒著,騎跨著高頭大馬的他們有著視野上的優勢,讓他們更清楚的看見燕軍戰士的分佈,此時的他們不再集體攢射,而是分散找尋自己的目標,進行精準的打擊,箭無虛發,三個營之間配合十分默契,燕軍沒有一丁點的喘息之機。
慕容彪和慕容曄也被夾雜在亂軍之中,這樣下去可不是什麼好事,慕容彪趕忙下令全軍後撤,他想著只要憑藉着高超的機動能力,與魏軍再次拉開距離重新指定戰術組織進攻,燕軍還有贏得機會。
只不過事與願違,燕軍戰士已經擠作一團,命令傳遞的速度也慢了許多,聽到命令的想要往外突,沒有聽到命令的拼命往裏面扎,下達命令之後場面比照之前還混亂幾分。
慕容彪和慕容曄也亂了陣腳,在亂軍之中不知所措,這與他們預想的結果完全不同,兩軍剛剛短兵相接就遇到了如此大的麻煩,這可如何是好兩人對視卻無可奈何。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混亂之中兩支騎兵正在向他們奔來,而陷入混亂之中的燕軍絲毫不知情,王西蒙率領的一營和韓寶祥所率領的二營一東一西,分兩個方向突襲而來。
這是冉智的最終殺手鐗,不論是前期的火把障眼法還是“大號長矛”阻敵之法,都是在為兩隻騎兵的進攻創造機會,為的就是要讓燕軍一步一步走入自己的圈套,讓他們在大陣之前陷入混亂,這纔是最好的取勝機會。
這一切都是冉智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果,一營二營在騎戰方面確實更為強勁,完全可以與燕軍匹敵,奈何人數太少不足以撼動十萬燕軍可這種條件之下就完全不同了。
而此時的實際已經非常成熟,在持續下去也不會有什麼進展,如果讓燕軍捋順了秩序就糟糕了,所以王西蒙和韓寶祥果斷下達了出擊的命令。
兩支騎兵組成了兩個鋒矢陣直插燕軍要害部位,向着慕容曄和慕容彪所在的中軍殺去,到了跟前燕軍才發現了這一狀況,久經戰陣的燕軍也不是吃素的,顯然有自己的應對之法。
不少位於外圍的燕軍將領自發組織起來,帶著自己麾下戰士分分脫離混亂的戰場與魏軍兩支騎兵展開了對衝……